865名“服务员”为项目建设争速度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19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颖丹

  本报讯  昨天上午,小干岛浙江自贸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地,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呈现一派火热建设场景。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刘昭指着工地右侧的一块空地告诉记者:“这块地我们打算用来加工材料、堆放设备等,全靠张总帮我们顺利‘拿’下,目前已经进入公示阶段,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了。”

  刘昭口中的“张总”,正是小干岛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元。作为我市“五个一批”干部之一的“项目经理”,张元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浙江自贸区国际航运中心项目由浙江省交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7.4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6373.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526.9平方米,于去年8月底进场施工,计划2026年竣工。届时,这里将诞生舟山标志性的超高层总部楼宇,成为航运总部经济发展的示范楼宇、高端航运服务要素集聚的创新平台。

  “这个月初,我们发现施工场地周边没有堆场可以进行钢筋加工、材料设备堆放,这是个很大的麻烦。”刘昭说,于是就想在周边临时借用一块地。由于这块临时用地权属归于普陀,需要跨县区协调相关单位,“正好张总来我们企业走访,我们就向他反映了这个问题。”

  了解情况后,张元立即出面协调,帮忙对接审批部门和土地权属单位,半个月时间,就顺利解决了临时用地问题。

  “如果我们自己去跑部门,很多事项都没有头绪。”浙江交投集团舟山公司副总经理汪晖感慨道,按以往经验,处理这种事情一般都在两个月左右,“没弄好就没法施工,如果停工两个月,我们至少要损失两三百万元。”

  “我是‘项目经理’,常态化联企跑企助企,为项目建设争速度,是职责所在。”张元说,眼下小干岛各项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自己更要用心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知企业难,解企业需。普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王智慧是浙江欣亚磁电发展有限公司的“助企专员”。

  “欣亚磁电”是一家专业从事船用中低压电气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生产企业,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船用配电盘生产基地,公司年产值数亿元。依托舟山造船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近年来企业订单不断,于是决定投资1200万元,再建一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得知企业需求后,从去年年初开始,王智慧就积极帮助企业与自然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协调对接,并很快取得了控规证和施工许可证,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和成本,也给企业发展服下了“定心丸”。

  去年3月,“欣亚磁电”新厂房动工,8月顺利完工,10月正式启用,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看着眼前的新厂房,王智慧很欣慰:“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像张元、王智慧这样的“项目经理”“助企专员”等,我市目前共有865名。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选派了项目经理、助企专员、镇街帮办、村社指导、街巷片长等“五个一批”干部,分赴各个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乡村一线等开展工作,其中市级层面320名,县(区)层面联动选派545名,旨在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解决好“烦心事”,为群众解决好身边的“揪心事”,为基层化解更多的“操心事”。

  截至目前,市县选派的“五个一批”干部累计对接项目957次,走访联系企业1781次,收集各类问题诉求7194个,帮助整改解决6895个,问题化解整改率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