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构筑“蓝色岛链” 逐梦星辰大海
舟山交通深入践行“八八战略”,谱写海岛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陈颖丹 江婵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17日 第 03 版 )

六横大岙码头

本版图片由市交通局提供 长峙客运站

嵊山箱子岙客运站

靠岸

扫码了解小岛你好·舟山陆岛交通导览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江婵
舟山是千岛之城,2085个岛屿星罗棋布,散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中。“看海读岛”,是舟山市民的日常,也是四方游客的向往。
20年来,舟山交通运输系统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不断打通新区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加快构建舟山“外畅内序、互联互通、综合立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实现了从交通末端到海上交通枢纽的华丽转身。
水路客运作为市民游客岛际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舟山交通的一大特色亮点。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全力推进“蓝色岛链”水运特色工程建设,建码头、造客船、辟航线、优服务,聚焦交旅融合与海岛共富,深化岛际交通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加快走出了一条富有海岛韵味、舟山特色的岛际交通共富路径,也为“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提供了交通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和服务性支撑。
“蓝色岛链”的推进,打破了岛屿之间的交通壁垒,千岛串珠成链、串链成圈、串圈成团,凸显了舟山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彰显着舟山交通人筑梦海洋的底气和信心,并以枢纽辐射“大动脉”支撑经济发展“快进位”,实现海岛交通运输高质量、跨越式新发展。
“蓝色岛链”助力兴岛富民
去年6月,我市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揭开了全国海岛共同富裕探索新路径的序幕。
在这场共富实践中,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聚焦“山海在途,岛屿不远”的美好愿景,围绕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富的美丽海岛建设,以“蓝色岛链”串起海上共富圈,跻身全国岛际交通发展最佳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看、可体验的海岛交通建设经验样板。如今,一条条便捷水路通往一座座美丽海岛,“蓝色岛链”犹如在海上筑就了一条兴岛富民“快车道”。
事实上,我市自2018年以来重点加强水路客运建设,5年来加速构建了全国独树一帜的岛际客运大网络,保障了1.4亿人次的水路出行。“八八战略”实施的20年间,我市从解决岛际交通出行逐渐转变为提升岛际交通品质,现已形成航线网络发达、基础设施完备、运输装备优质、智慧服务普惠、安全保障有力、文化深度融合、设施现代、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的岛际交通大网络,以及“六位一体、智慧引领”的岛际交通发展新格局。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部署要求,锚定舟山现代海洋城市新目标新定位,加快开展“蓝色岛链”海岛共富品质提升行动,加速打造共同富裕海岛交通发展样板。
“我们将尽力破解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中的痛点堵点,构建全时空、全链条多维互动,交通旅游融合体系;以服务保障海岛综合开发为核心,聚焦海岛风貌提升、产业发展、文化挖潜等重点建设内容,不断提升海岛交通通达性、便捷性和成长弹性,助力打造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以客运服务提质增效为主抓手,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瞄准海岛交通发展‘急难愁盼’,着力提升岛际交通现代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出行需求;充分利用已有码头站场、客运船舶、航线网络等交通优质资源,撬动海岛交通服务保障能力提质升级,积极构建‘海岛与交通’互依互存、互利互荣、共建共享新型支撑保障关系。”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海岛交通码头实现”一站一品”
交通码头不仅是海岛的进出门户,也是海岛的景观门户。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陆岛交通码头新改扩建工程,使陆岛交通条件有了大幅提升,岛际互联互通基础日益牢固。
普陀区虾峙镇湖泥山岛位于舟山群岛南部海域,四面环海,岛上现有人口约1700人,岛内居民所需生产、生活物资基本需要乘船前往虾峙或舟山本岛采购。
湖泥山岛原有一个300吨级码头泊位,泊位等级低、靠泊条件差、配套设施简易。随着岛内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岛频率增加,对便捷出行的愿望越发强烈。
2020年,虾峙湖泥码头改扩建为一个500吨级码头泊位,并新建了候船室、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如今整体客运环境实现了肉眼可见的飞跃提升,海岛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湖泥码头的建设是改善小岛居民交通出行条件、补强末端海岛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一个缩影。2018—2022年,我市累计新改建陆岛交通码头泊位135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100人以上岛屿陆岛交通码头全覆盖、1000人以上岛屿一岛两码头、3000人以上岛屿滚装码头全覆盖的目标。
与此同时,还相继新改建了普陀山、秀山等一批完成海岛特色浓郁的现代化水路客运站点,完成了主要水路客运站点提升改造,并投资8.4亿元推动实施半升洞等6个站点陆域设施的整体重建,推动国内领先的高品质水路客运码头站点集群加速形成,实现各码头功能布局“一站一品”,在极大提升群众岛际交通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多层次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样板也全面形成。
岛际客船整体品质迈向一流
今年1月,舟山海峡轮渡集团有限公司全新改造的“如心轮”扬帆首航,正式开启长峙至六横之旅。
“如心轮”是舟山海峡轮渡公司购置的一艘二手大型滚装客船,经过30余天的提升改造,船舶从内而外焕然一新,共拥有客位399客,可容纳车辆27辆,作为长峙至六横航线的主营船舶,将进一步保障海岛群众便捷、优质出行。
提升改造后的“如心轮”还融入了书吧元素,实现了“海上书吧”在全市水路客运的试点应用。木制书架有序陈列,上百本精选书籍整齐摆放,书桌、沙发、绿植等布景共同营造惬意舒适环境,使船舱成为旅途休憩的文化空间,旅客乘船体验也大幅提升。
船舶是水上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投运了一批外形新颖、涂装靓丽、功能多样的客滚船舶、高速客船,如“六横之星”系列等游艇式高速客船、“蓬莱阳光”姊妹船等高装载能力客滚船、“普陀祥云”商旅客船、“小岛你好”海上穿梭巴士等,岛际客船无论是外形颜值感观,还是设施配置水平、运输保障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聚焦“高保障、高档次、高颜值”运力梯队建设,一手抓高品质客船新增更新,一手抓船舶舒适性提升改造,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新增更新客渡船33艘,完成船舶舒适性提升改造88艘,总投资7.3亿元,实现了从单一运载功能向多维度、高品质水上交通体验转型升级,为广大旅客提供了多元化服务和高品质乘船体验。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船舶整体品质迈向一流,大型化、舒适化、快速化、功能化、高端化发展成效显著,新式船型已成为运力发展主流,船舶旅游观光功能更加突出,运输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船舶功能定位加速向旅游服务设施转型升级。
水路航线外联内畅、交旅融合
大众旅游时代,交通旅游水乳交融。对标水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和“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工作要求,聚焦岛际出行选择多样化发展要求,我市持续优化岛际航线网络布局,协调推进民生航线、涉旅航线和应急航线网络建设,20年来已累计新辟开通航线48条、调整撤销航线54条,使旅客岛际出行、出游选择更加丰富多元。
民生航线方面,我市不断调整布局岛际主干航线,配套优化区域性,相继开通了朱家尖西岙至桃花、虾峙客滚船航线,新城长峙至六横、桃花高速船航线;完成舟岱大桥通车后、燕窝山码头试运行期间北部水域水路交通组织,优化调整三江方向各航线发班组织,新辟燕窝山至衢山客滚船航线,使岛际交通“主动脉”和“微循环”更加强壮畅通。
涉旅航线方面,批复了沈家湾至东极、普陀山至宁波象山西泽高速客船航线,促进了区域性旅游资源良性互动;推出了新城滨海湾夜游、普陀南部诸岛跳岛游、沈家湾至花鸟定制游等特色旅游观光航线,打造了一批海岛特色浓郁的海上“网红打卡点”。
2021年8月,我市开通新城长峙至桃花茅草屋的高速客船航线,如今,我市又在谋划继续开通长峙至桃花的客滚船航线,为自驾游、随车游旅客进出桃花岛再辟一条新路径。
“这条航线预计今年7月底或8月初开通,航行时间约1小时。”市交通运输局水路客运处负责人说,这不仅将有效减缓朱家尖大桥通行压力,同时也弥补了朱家尖西岙码头相对偏远、航班数量少、舟山本岛往返桃花岛客滚航线单一、自驾游和随车游受制等短板,促使桃花岛旅游步入互动发展的良性轨道。
海岛出行智慧便捷、普惠共享
车票船票手机上就能买到,电子发票“一键申领”自助获取,人脸识别检票提升通关速度……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聚焦打造有辨识度、有获得感的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持续深化岛际交通“四个一”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使“购票一个平台、刷脸一次通关、出站一键畅行、船票一点获取”成为岛际交通智慧出行代名词。
目前,我市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公益性水路客运网上售票统一平台,累计接入单向航线102条,23条重点客滚航线推出车辆过渡网上购票服务,并在“浙里办”APP—舟山交通板块上线车船班次及路况信息等“一键畅行”查询服务,实现水陆出行无缝衔接和“一部手机行舟山”。
同时,实现了全市主要站点人脸识别检票通关全覆盖、全市客运站点电子发票服务全覆盖,水路出行购票体验、通关效率、交通中转衔接服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无感出行”已成为海岛交通新常态,人脸识别通关、非现金支付等智慧服务项目实现全覆盖,交通旅游信息融合服务成为智慧出行新亮点。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海岛出行融合应用,形成一批普惠共享、功能多样的智慧出行服务产品;继续完善无纸化出行环境,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检票通关和车辆过渡网上售票增点扩面;延伸票务服务网络,推动自助售取票机等服务终端在港区外布设应用;深化自助出行服务建设,加快智能问询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建设应用;优化整合综合交通信息资源,提高车船班次等交通信息主动推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