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杜恒达:深耕联勤警务站 干好社区群众事
钟珊珊 俞子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13日 第 03 版 )

杜恒达和志愿者上门开展反诈宣传,为居民送上“安全锦囊”
□钟珊珊/文 俞子龙/摄
人物简介
杜恒达:
1987年12月出生,山东招远人,党龄12年,2004年参军入伍,2018年12月由公安边防部队转改至定海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工作,负责芙蓉洲路联勤警务站工作。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他是奔波一线的“反诈急先锋”,他是解忧化矛盾的“贴心调解员”,他是基层治理的“平安守护者”。他是杜恒达,从“橄榄绿”到“警察蓝”,他刚毅转身,不改军人本色,尽显警察担当。
反诈劝阻“拼”到位
和时间赛跑,和被劝阻人员苦口婆心,这是杜恒达日常工作之一。无论是“走街串巷”的便民宣讲,还是“三顾茅庐”的上门面劝,尤其面对听不进去的受骗群众,杜恒达总是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发动碎碎念技能,劝在被骗路上,阻在成案之前。
5月5日晚11时,杜恒达收到一条“反诈”指令,辖区居民张女士疑似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杜恒达立即拨打张女士电话,但其始终拒绝接听。他意识到对方可能已被“洗脑”,便立刻前往其住处进行面对面劝阻,从诈骗套路到危害后果,一个劲地“反洗脑”,一直劝到次日凌晨2点,总算让张女士从赚大钱的“美梦”中清醒,避免其遭受财产损失。按杜恒达的话说:“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任务,一定‘使命必达’。”而此次预警劝阻工作仍未结束,他还要联动社区综治网格持续关注,迅速掐灭被诈骗苗头。
为了让反诈工作更有实效,杜恒达想尽了办法。他积极发动辖区社会力量,陆续组建了“反诈小义警”“反诈骑手团”等多支社会反诈服务队,编织起一张“反诈自治网”。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份,开展反诈讲座80余场,成功劝阻群众30余名,阻骗金额80余万元。
矛盾问题“解”到位
入夏后,芙蓉夜市烟火气升腾,食客接踵而至。随着“夜经济”的持续升温,如何维持夜市秩序,成了芙蓉洲路联勤警务站“夜间警务”的一项重点工作。“夜市的人流量很大,但安全感更足了。你看,‘一键报警’装备都设到我们店里了。”夜宵店店主张老板提到的,是警务站推出的快速反应装置。
作为定海最具代表性的步行街,芙蓉洲路商圈由4个开放式小区和商贸聚集区块组成,消费纠纷、合同纠纷等矛盾集聚度高。今年6月,站长杜恒达创新举措,在试点店铺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一旦有警情,只要按下按钮便可与警务站直接通话。从巡逻防控到隐患排查,从安防设施配置到交通疏导管理,在杜恒达的带领下,警务站做强做实“夜警务”,多措并举,拧紧商圈“安全阀”。
在日常矛调工作中,杜恒达持续深化“青声律语”工作机制,通过警调衔接、律师驻站等方式加强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相融合;创新设立‘共享法庭’,通过“线上+线下”实现“法警联动”,有效化解辖区矛盾纠纷。“接下来我们将邀请乡贤调解员和新居民代表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开展法律知识普及课。”杜恒达介绍。
基层治理“联”到位
“守护模式”下的芙蓉洲路商圈,是如今定海“烟火气”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区。“3月份我们组建了‘七彩哨队’,队伍由保安、环卫工人以及外卖、快递等行业100余人组成,常态化开展治安守望、联动联防、反诈宣传等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降警情、除隐患,守护古城平安。”杜恒达表示。
每周一上午,常态化驻站的网格员、市场监管、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在杜恒达的主持下召开联勤会商,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第一时间化解在网格。24小时不打烊“警务超市”、社区便民服务站、“五治一体”联勤工作……从工作机制到硬件配备再到队伍建设,这份以点扩面、覆盖全域的基层社区治理“大联勤”警务格局,无不凝聚着杜恒达的心血和汗水。而他收获的,则是辖区警情下降33%,电信网络诈骗和纠纷警情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的答卷。
小小警务站折射着基层治理大变革。围绕“多元化解决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三项任务,杜恒达正在奋力实践拼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