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海洋文化优势 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王月琴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08日 第 02 版 )

  □王月琴

  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其背后必定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文化精神力量做支撑,这个支撑就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城市之魂魄。作为我国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直接面向太平洋最敞开的战略出口的舟山群岛,它的区位、岸线、岛屿和周围环境决定了其文化彰显着强烈的海洋文化特质。

  海洋文化蕴含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铸就了“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舟山精神。

  一、舟山精神是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之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价值理念、心理导向,城市精神蕴藏在市民思想、观念、素质及潜意识中,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因子和关键因素,是根植于一个城市的历史、体现于现实、引领着未来的灵魂。舟山精神是舟山速度的内在动力,是舟山形象的根本内核,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精神地标。在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强化舟山精神软实力。“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舟山精神,发源于海洋、孕育于风浪、植根于海岛,不但是舟山现实发展所凝成的思想之花、智慧之果,而且深深根植于舟山深厚的海洋文化土壤中。

  舟山精神是一种推动舟山经济文化大发展的精神原动力、思想凝聚力。舟山人没有等靠要的习惯,坚守自强不息精神、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勇于创造勇于创新精神,抢占自己的海洋经济发展先机,逐步形成自身的领先的、独特的发展优势。舟山的海洋文化大发展,要以舟山精神为引领,前瞻性结合海洋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海洋新能源开发,在世界海洋文化中定位,在国家区域的比较中定位舟山海洋文化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点,也是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舟山要以海洋旅游产业、海洋知识产业和海洋信息产业为重点,以海洋创意产业、海洋教育产业、海洋数字产业作为协同支撑,打造核心产业层,构筑文化产业集群,通过不断带动辐射外围层的产业发展,构成起一个特色明显、关联互动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探索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之路径

  舟山是我国以群岛立市的地级市,是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打造海洋文化名城的筋与骨,就要培育文化灵魂,提升文明素养。文明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综合科学评价,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城市魂魄一体的凝练。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是反映城市发展实力、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的最好品牌。

  对于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意味着对城市魂魄的再一次更深刻提升,这不仅提升着人民的幸福感指数,更提升着整个城市的品质方向和综合竞争力。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是一首久久传唱的文明之歌,更是一群人与一座城的闪耀梦想。基于“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创城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民本理念,要继续将独具韵味的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融入整个城市民生发展的大格局中,全过程让市民成为这座城市的参与者、检验者和最终受益者,真正实现“舟山有你,越来越好”。舟山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海洋文化,在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把舟山建设成为海洋文化个性充分张扬、海洋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海洋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具有独特魅力和城市品质的中国现代化海洋文化名城。

  实现高品位发展就要抓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舟山,就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创新为主导,以人才智力为支撑,把舟山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数字赋能环境良好、富有海洋特色的海味文化创新城市。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创新体系,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海洋数据资源共用共享,建设集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利用于一体的海洋数据中心,构建海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及应用平台。设立智慧海洋产业基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海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培育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推进舟山海洋科学城海洋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创中心等凸显舟山特色的科创园区,提升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总之,让舟山发展更有科技品味、数字赋能,人民也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三、建设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并行之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正源于海洋文化精神与其和合相处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向来有人我共生、天人合一的共同情怀,与人、与己、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进的发展理念在浙江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浙江人民的精神。”正是浙江文化中开放图强、勇于开拓的文化底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激励着浙江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胸怀和胆略,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率先进行经济市场领域革新,形成了体制机制上的先发优势,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舟山作为浙江的重要部分,具有着不畏艰难和挑战,敢想敢做的创新发展精神,它滋育着海洋经济的生命力、催生着舟山人民的凝聚力、激发着发展的创造力、培植着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激励着舟山人民永不满足、永不停息地自我超越与创业奋进,最终实现着海洋精神与海洋经济的和合发展。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繁荣展示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持续深厚的文化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须在推进舟山文化建设中推进舟山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齐头并进。舟山文化发展既要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要弘扬发展“舟山精神”,通过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以其综合竞争力推进幸福舟山建设,实现以幸福为导向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有机统一,使全域高质量发展更具有共享性和包容性,让全体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把舟山建设成为人民福祉丰厚、市民素质提升、社会平安稳定、充满人文关怀的幸福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交融并行之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