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能否修建定海状元桥文化景点?
张仁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06日 第 04 版 )

位于定海总府路舟山名人馆内的状元桥仿造模型

定海状元桥原址所在区域现貌

如今的定海西大街与中大街区域

状元桥遗址 本版图片摄影 记者 姚凯乐
□张仁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历来是人才之象征、博学之偶像。
不管是名门望族,还是市井民众,都期盼儿孙登高第、中状元、有专长、有出息,成为国家栋梁。
在舟山悠久而丰富的海洋文化体系里,定海古城中的一座“状元桥”,无疑是一朵奇葩。
“状元桥遗址,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昌国县令王阮所建,东边19个石阶,西边21个石阶。因掘得张家碶闸下旧石上镌‘人从石上行,状元此时生,故此状元桥’。”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住桥边的张信状元及第,新刻桥铭“天开文运,石著谶符,张公应魁,启我后儒”。
状元桥原建时为巨石构筑拱桥。1931年,旅沪建筑业巨商、定海盘峙人潘尚林投资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长5米、宽4.5米,名曰“状元石桥”。直至1963年,因填河需要而拆除。
状元桥存世八百余年,它是定海历史沧桑的一个有力见证,也理应成为舟山的一个文化地标。
昔日定海状元桥商圈之繁华盛景
辛亥革命后,舟山渔盐业商品经济逐渐兴盛,沪、闽、甬、温、台州等地商船靠埠定海增多,内外商路畅通,定海商市趋向繁荣。
当年曾显赫一时的“朱、孙、丁、吴、沈、乐、金、许”八家工商大户,较为紧凑地分布在状元桥周围的中大街、总府弄、北大街、前府街、陶家弄、东大街,形成了以状元桥为中心的定海城首个商业区,“行业门类齐全,商店林立,街市繁荣”,换作今时今日即为名副其实的“状元桥商圈”。
由东大街洪存仁堂发起成立的药业同业公会,办有存德堂、荷诚堂、大生堂、广生堂等16家中药店,另有元丰、华英、回春等3家西药房和郎氏兄弟开办的元昌参店等,主要分布于状元桥东西两翼。
“马源和”食糖果业开在状元桥的东面,主营全国各地名特商品,譬如上海、苏州的黄埭瓜子,泰康公司的狮牌饼干,冠生园的荤素广式月饼,天津良乡栗子,广东鸭肫肝等。
坐落于南大街东首的“锦泰亨”绸布百货店,主营绸缎呢绒兼华洋百货。相隔不远处还有一家“丰泰隆”,经营绸布、呢绒、百货、美孚煤油等千余种商品,在南大街有4间店面,店后建有楼房1幢,筑造了水泥平台仓库,内设保险箱。
东大街的“大茂”,中大街的“蒋松定”“谢和”,西大街的“赵记”等10家肉禽蛋业店,主要收购农民进城投售的生猪,自宰自卖。
状元桥堍的“太平洋饮冰室”,南大街的“悦来饮冰室”等冷饮业,经营冰淇淋、可可茶、咖啡茶、牛奶、吐司、酸梅汤、绿豆汤等多个品种,实行电话订货、上门送货服务,生意甚好。
开在柴水弄口的“同凤”贳器店,应城乡居民办红白喜事之需,出租各种轿、车、器、架,大到高级花轿,小到锅碗瓢盆。支付相应租金便可不必购置新货,颇受民众欢迎。
西大街石库门里有家“定海新旅社”,住宿房间轩敞,床帐被褥整洁,茶房侍候周到,电灯电话齐备,附设淋浴盆汤,还可承办多桌筵席,能与当年沪甬的大酒店相媲美。
位于中大街上的“三省银楼”,南大街上的“宝成永记银楼”“物华银楼”,均以购买和兑换金银首饰为经营范围,由几家有名望的商号作保,资金雄厚、规模较大。
此外,鲜咸鱼业、酱园业、面粉杂货业、米业、肉业、酒业、油业、南货茶叶业、蔬菜业、五金业、纸烛业、染纺业、理发业等19个行业的商家店铺,也密布在状元桥周围街区,鳞次栉比。
老定海人追忆状元桥之似水流年
笔者年轻时经常踏访状元桥,其风姿历历在目、至今难忘。
这座桥有着典型的近现代时期桥梁建筑痕迹,坐落于南北流向的城内河上,东起东大街首,西接西大街防火墙,南连城南大门,北系横塘弄、竺家弄两口。商家店铺簇拥四周,曾经显赫一时的八大家工商户形成的定海第一商业区便以状元桥为中心,又有竺家弄木偶戏室、西大街走书场等,商业氛围和文化气息浓厚。
状元桥桥身正中央设有一小巧精致的神堂,可供市民点香烛叩拜,东西两端各砌20级左右的石阶。常有老叟携幼登桥拜求——“今日苦读得功名,来日荣归谢佛神”。桥下通船,每逢清晨鸡鸣,即有洋岙、甬东农家摇船从桥洞穿梭而入,进城卖菜、卖柴、兑粪、收垃圾、买商品。白天,阿嫂们在桥畔洗衣物,鸭鹅浮河面、鱼儿游水中……好一幅海派水上小镇景象。
近日,定海城东街道小洋岙社区87岁居民乐连根,与笔者讲述过去的场景:
“我那时是小洋岙大队第六生产队队员,后来当了队长。小洋岙大队有7个生产队,每队有1艘农船,主要用于在小洋岙、洞桥、小碶以及城内河道挖河泥。
城里以状元桥为中心,北起龙首桥,南到水门桥、南珍桥一带,有曹家河埠等10多只河埠头。居民长年累月洗菜洗物,沉积的河泥是改善土壤的有机肥料,不用花钱随时可挖。因此,洋岙乡各大队几十条船,纷纷前来挖泥。
阿拉一大清早赶在居民妇女来河埠头洗东西之前撑船来挖河泥,免得搅浑河水。生产队竹匠用毛竹篾编成竹篰头,接上竹竿,有三四米长,直插河底,蒲篰舀上河泥,两个钟头就装满船了。挖过河泥后,河水变清,常受城里居民称赞。
农船除了挖河泥,还要收粪便。几十条洋岙农船在状元桥上下游河边系好绳,阿拉挑着粪桶上岸,在各弄堂呼喊‘兑便喽’。每向居民兑一马桶粪便,付二三分钱。再到状元桥附近商店买东西。10点钟左右,肚皮有点饿了,走进状元桥西口的中大饭店,吃一角钱一碗的年糕、面条,吃饱后撑船回家。每天上午,阿拉洋岙公社船队成了状元桥沿岸的一道风景。
每年六七月,阿拉农村的小孩子报名读小学、考中学的时候,常由大人带着进城里,到状元桥墩拜菩萨,祈求当上状元郎。顺便进状元桥南边的百货棉布店选购新衣布、文具。这是当时阿拉农民家庭的一种生活习惯。
现在,阿拉一帮老农民朋友到中大街闲逛时,便会聊起当年在状元桥一带经历的故事,至今还觉得蛮有趣。”
家住定海状元桥西侧、柴水弄2号林家民宅的80岁退休教师林之相,对笔者说:
“我出生到现在所住的林家民宅,在2001年6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迈出林家民宅东大门是横贯南北的柴水弄,接着朝北走20多步进入西大街,再右转弯走30步穿过风火墙便是状元桥。这条路,我走了整整八十年。
柴水弄是以买柴烧水业集聚而得名的一条巷弄,两旁曾密布着建于民国时期的40多栋民宅,青瓦白墙,穿斗衍樑,古朴清健。至今,我家的林家民宅,还有陈家民宅,保存较为完整,对研究定海古城变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柴水弄连同西大街、中大街卧于状元桥之西,状元桥立于西大街口之首,形成定海城核心地段卧虎藏龙之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兄弟姐妹常结伴,登状元桥拜神,目送桥下农船往来穿梭,奔到河埠头看鱼儿嬉水,挤在状元桥东畔的木偶戏场看‘小小人’,逛状元桥西侧的百乐门商店买玩具……往往流连忘返,在父母呼喊中才回柴水弄家院。
我后来在定海洋岙中学当物理教师,大姐在勾山的学校当教师,二姐曾是北京铁路局的工程师,大哥三哥都曾在上海担任要职,二哥在台湾经商担任总裁。我家6个兄弟姐妹,都是在定海状元桥畔成长起来的,周边还有很多人也是从状元桥起步走向海内外。
在我看来,状元桥的确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修建状元桥文化景点之构想建议
思绪拉回到当下,笔者对修建定海状元桥文化景点的方案设想为——
在定海人民中路与西大街交叉的西大街东口空间,南傍舟山市第一百货商店,北靠建设银行舟山分行的位置,规划一块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呈东西向长方形区域作为状元桥文化景点。
可在区块南侧的一百东北角与北侧的建行东南角,沿人民中路西侧,建一座与中大街牌坊相似的明代古建筑风格牌坊,上书“状元桥·西大街”,牌坊的前、中、后三面镌刻对联,建筑总体设计上凸显今古结合、以古为主的艺术美。拆除场地西部的左右两处停车区和相邻的北翼台阶,以扩展景点空间。在景点中心位置,建一座古装状元郎雕塑,周围以花卉绿树相映衬。利用南、西、北三处空置墙面,绘制壁塑和诗画,展示“状元文化”。
在景点设置状元墙,登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本市各地各界有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状元式人物”,并留下空间续写今后“新状元”名录。依托市内主流媒体在社会上广泛征集各行各业的“状元”,提升状元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激励效应。
笔者认为,修建定海状元桥文化景点,符合我市“打造海洋人才高地”的工作目标,也符合定海正在推进的“定海古城活化利用”的更新改造要求,有利于营造优质引才聚业环境,吸引海内外舟山英才回乡拜访,激励全市青少年奋进向上。
恳切希望市、定海区有关部门对状元桥历史文化挖掘及景点规划建设予以关注,着手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