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奋进展担当

——走近奋斗在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一线的共产党员

方智斌 朱丽媛 王倩倩 徐宗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01日 第 01 版 )

  □记者 方智斌 朱丽媛 王倩倩

  通讯员 徐宗辉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在我市204个(在建149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对准省委三个“一号工程”主跑道,围绕省、市确定的重大工程目标进度和关键量化指标,实干争先、擎旗奋进,全力以赴抓招引、抓落地、抓建设、抓投产,为全市经济发展夺取“半年红”、冲刺“全年红”奠定坚实基础。

  “七一”前夕,记者跟随“红色”身影,走进部分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感受到“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扑面而至。一个个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工作实绩较突出的党员形象深入人心。

  王冠文:瞄准“年底前投运”目标全力冲刺

  “人都到齐了吧,走!”6月30日早上6时45分,舟山市华泰石油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东白莲油品储运项目负责人王冠文一到沈家门墩头码头就开始“点卯”,确认人员到齐后,一行人登上前往虾峙岛的班船。

  东白莲油品储运项目一期建设已接近尾声,从事油品储运工作30余年的王冠文当天要召集建设、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来一次全面检查。“项目已直观呈现,我们要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越早发现改造成本越低。”他说。

  搭乘前往虾峙的头班船,是王冠文负责东白莲油品储运项目后的日常。“尽管主要工作在东白莲,但是很多对接沟通必须回本岛,所以时常两边跑。”王冠文上船后告诉记者,如果错过头班船,下一班船到虾峙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转船去东白莲,大半天时间就浪费了。“很多时候,去东白莲比去杭州还耗时。”他说。

  上午8时许,船抵达虾峙,王冠文一行人立刻转搭走马塘渡船。这艘最高航速只有9节的渡船航行在虾峙镇诸岛之间,前往东白莲需要四五十分钟。

  “你看,前面这些储罐就是去年新建的。”渡船行驶约半个小时后,驾船的方汉军指着眼前岛上的一座座白色庞然大物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岛上的变化。

  从一片荒芜到储罐林立,从悬海孤岛到储运基地。项目建设的每一步都清晰地“刻印”在王冠文脑海里:去年3月11日,公司完成工商变更,油品储运项目战略重组后启动;5月12日,第一根管桩施工;7月25日,第一台储罐承台浇筑;8月25日,第一座输油臂安装;9月22日,第一台储罐主体施工完成;12月26日,27台储罐主体安装完成……

  “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一阶段项目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81%,码头工程进度99%,库区工程81%。”王冠文说,岛上近千名建设工人和逐步进驻的生产工人正瞄准“年底前正式投运”的目标全力冲刺。

  6月29日,岛上又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35千伏变电所一次送电成功。这是油品储运项目第一个实现交付的单体工程,项目建设和后续投产终于有了电力保障。 

  “运行怎么样?”“值班人员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吗?”王冠文上岛检查办公楼、食堂、中控室等在建建筑后,详细了解变电站运行、值班等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

  离开配电房,王冠文带队从物资仓库到环保车间,从罐区到码头,登高摸低、一刻不停,汗水很快湿透了衣襟。

  “这些电缆装得太高了,台风一来肯定要被吹断!”“这里太窄了,工人怎么检修?”“这个排水口位置不合理。”王冠文指出一个个瑕疵,并和大家一起商讨改进方案,要求相关建设单位限时整改。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直到上午11时许,王冠文才完成全面检查。“设备陆续上来了,调试、生产人员正分批进驻,你们首批来的基本都是党员,要起好带头作用。”离开施工现场时,王冠文叮嘱大家。

  在岛上简单用过中饭,王冠文背着双肩包马不停蹄往码头赶。他和普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约好了,要商议工作码头改造事宜,还想争取让本岛直达东白莲的交通船尽早投运。

  李想:为“东海第一隧”工程质量精准把关

  6月30日早上7时许,位于金塘的甬舟铁路海底隧道竖井工地一派火热场面。施工方中铁建十一局技术员李想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置身满是钢筋水泥的盾构工作井,仔细测量钢筋间距。

  “根据施工要求,每两根钢筋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0厘米,精细部位的误差不能超过0.5厘米。”李想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钢筋架间,用卷尺认真测量。说话间,他脸上的汗水已从额头、鼻尖流下。尽管热,但是对工程技术方面的数据、节点等,这位“00后”年轻党员始终慎重以待。

  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1.6公里,是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水下铁路盾构隧道,具有“超大、超长、超深”的特点,技术难度达到世界级水平,是名副其实的“东海第一隧”。

  目前,建设单位正在开挖盾构工作井。“这是地下四层结构,需要开挖31.7米。”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开挖深度已达8.5米,完成了近25%的工程量。

  “正是因为工程要求高,细小的误差都有可能造成工期滞后。”李想时刻提醒自己把控要精细。

  作为现场工程质量的“把关人”,李想每天7点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是否到位。哪里不到位,就及时跟其他同事对接,保证施工进度。

  去年刚大学毕业的他怀揣着热情,从家乡内蒙古不远万里来到了舟山,参与到“东海第一隧”建设项目中。因为毕业不久,对很多东西的把控不够准确,他就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认真研究图纸。“比如现在看到的钢筋挡墙,具体要多高,图纸上都有显示。这就要求我们把图纸吃透,才能在施工检查中不出现差错。”他举例道。

  为了“抠”细节,他常常细心钻研。对盾构井来说,防水很重要。面对防水材料选用、收口搭接点密封要求高等细节,他多方求教,花了几天时间,终于将一个个难题完美解决。

  上午9时多,阳光照射下的施工现场已经热得如蒸笼一般。从5米多深的井下爬上来,李想早已浑身湿透。“像现在这样的天气,早上上班没多久,衣服就湿了。现在一天起码要换两身衣服。”他告诉记者。

  虽然参加工作才一年多,但在日常的工作中,李想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假日不打烊,奋力拼速度,为推动世界级隧道工程建设贡献年轻力量。下班空闲时,他也会和同事沿着工地旁的游步道,登上山顶,俯瞰整个施工场地。“想着自己能参与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的建设,就感觉无比自豪。”他说。

  徐捷:全心全意当好项目推进“店小二”

  浙江聚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20万吨/年新能源电池正极原材料及18.5万吨/年关联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浙江聚泰项目”)从签约到奠基,仅历时8个月;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健康食品配料项目(以下简称“舟山华康项目”)从完成项目签约、土地出让和进场施工,创下定海重大项目最快推进速度纪录……

  今年,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为定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这背后离不开项目服务专班的不断“追赶”。

  “5000吨级液化码头陆域设施建设问题解决得如何了?”6月30日上午10时许,记者见到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徐捷时,他刚结束聚泰项目专班会议,步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随后,一边翻看笔记本,一边听取专班成员的工作汇报。

  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徐捷每天的工作要点和收获,有些是企业需求,有些是创新构思。因为工作过于琐碎,他还专门在办公室放了一块白板,写满了各项目每一天的工作计划、进度和问题,时刻提醒自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才更放心。”徐捷笑着说。

  自去年浙江聚泰项目、舟山华康项目陆续落户定海工业园区以来,徐捷所在的项目服务专班不断优化服务、加大协调力度,为企业解决了一大批难题。凭借办事效率高的好口碑,他们被企业贴心地称为“娘家人”。

  为保障生产需求,浙江聚泰项目需要新增一条110千伏变电站外部接入线路。得知企业诉求后,徐捷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出谋划策,并与发改、环保、住建、水利等职能部门对接,确保项目高质量有序推进。

  “既然是去服务,你就得一心扑在企业上。如果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就不知道到底要办些什么事。说到底,就是要有服务意识。”这是徐捷对项目服务的理解。

  对招引的企业,专班总是全心全力提供全程服务。舟山华康项目落地后,计划采用皮带输送机运送原材料,希望能在附近其他企业设一个中转塔,方便运输原材料,减少建设成本。

  皮带输送机具有运输量大、承载能力强、运输距离长等特点,可以有效减少能耗,提升节能环保水平。“但是这个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也没有经验可借鉴,全靠摸着石头过河。”徐捷说。

  几个月来,他和专班成员通宵达旦查阅资料,向各类专家请教,希望尽快啃下这块“硬骨头”,确保项目早日投产。

  今年春节至今,徐捷没有休息一天,像“陀螺”一样在项目一线连轴转。工作任务繁重的时候,更是经常加班加点、错过饭点、熬夜作战。

  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是大家对徐捷的一致评价。“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大家从没有想过找退路。徐副主任常说,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技术难关又多,那就一个个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专班成员沈科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