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设施 丰富文化产品
我市建成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石艳虹 阴冠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6月30日 第 01 版 )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阴冠平
本报讯 我市近年来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有何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记者从昨天上午举行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获悉,我市全面建成了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群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升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设施2969家,总面积45.92万平方米;图书馆分馆43家,城市书房46家,农家书屋250家。去年,全市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书16万册,送讲座展览1419场,送戏1067场。今年前5个月,首批12个流动舞台已开展街头演绎活动830余场。
尽管我市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文化设施后期投入不足、“非遗”保护发展创新不够等问题。
如何提升文化惠民品质?我市亦有了具体的举措。据了解,下步将加强品质化管理,重塑“海岛文e家”公共服务品牌,启动部分重要文化场馆智慧化改造,打造群众点单、智能配送、供需匹配、精简高效的舟山样板。同时,高品质推出“一舟好戏·岛城文化菜单”,整合我市重大文化品牌活动,在活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提升”,形成“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新局面。
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完成嵊泗县图书馆、定海城东街道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等级提升,加快推进“岛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一批“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扩大文化辐射能力上,我市将完成舟山美术馆、普陀区非遗馆建设,启动定海1840广场配套文化场馆、沈家门渔港博物馆、岱山台风博物馆二期等建设,推进公共文化场馆A级景区打造和夜间开放工作,开展观音文化、古船文化、渔港文化等76个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复核。
此外,我市将全面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打造“千岛千讲”全市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品牌,市本级计划全年开展公益培训2000课时以上,并举办第二届全民艺术节,进一步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方面,我市今年将完成送演出1000场、送书10万册、送讲座展览1000场等;打造并推广全民阅读品牌,举办阅读推广活动800场以上。实施“文艺赋美”海岛艺术时光计划,全年开展常态化演出1000场以上,建成全市首批富有辨识度的海岛海洋文化阵地品牌,构建全新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