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龙头

宋明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6月28日 第 04 版 )

  □宋明轩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空间载体的产业体系,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现代海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舟山市应当依托海洋资源和特色产业,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海洋经济格局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海洋产业的竞争力,助力海洋产业转型提升,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活力,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建成现代海洋城市的龙头;加强海洋灾害防范,确保海洋经济安全发展。

  一、舟山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背景

  舟山市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整个大陆海岸线的中心,背靠中国最富裕及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海洋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要地,特别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海洋经济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等特征,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沿海、海岛城市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致力于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聚焦海洋、深耕海洋,舟山市需牢牢抓住海洋经济的发展契机,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的发展阶段下舟山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和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使命。多项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的落地见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舟山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二、舟山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舟山市统计局、舟山市科技局、舟山市市场监督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部分网络资料。为了全面、客观、系统地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指标的选取参考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2022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发布的《现代海洋城市报告(2021)》。本文的指标体系选取了17项指标,从产业活力、科创活力、开放活力三个维度构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将指标数据进一步量化,对舟山市2017—2021年间的17个指标进行打分(表1、2),以综合指标的得分大小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的度量,展现了五年来舟山市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图1)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近五年舟山市海洋产业活力得分总体保持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从2017年的0.1230上升到了2021年的0.3796,在2019年达到了0.6981的高点,但在2019年以后增长态势有所转变。舟山市的科创活力得分从2017年的0.3087增长到2018年的0.5469,科技创新势头强劲。虽在2018年后得分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呈上升趋势。2021年得分为0.5820,达到近五年最高。舟山市的开放活力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总体呈上升态势,由0.1821增至0.2342,但在此期间呈现“倒U型“的发展趋势。2021年舟山市的开放活力迎来了强势增长,达到0.8387,相较于2017年的得分提高了4.6倍之多。通过分析得分结果及发展趋势,2017年至2021年间,舟山市整体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态势,得分从0.1866增长至0.6016,显示舟山市海洋经济建设颇有成效、社会活力有所提升。从舟山市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内海洋经济在仍将保持增长,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将继续提升。多年来,舟山市良好的发展建设规划为舟山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从不同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海洋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目前舟山市传统海洋产业由于受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其发展已经陷入增长迟滞、就业吸纳能力已经趋向饱和。新兴海洋产业比重偏低,配套能力和规模效应有待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舟山市面临一定程度上的海洋人才资源短缺,尤其是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对外开放格局仍需完善。海洋经济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等特征,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目前舟山市的城市国际化水平较低,缺乏国际化的标志性记忆点。

  三、舟山市打造现代海洋城市龙头的思路建议

  1.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海洋经济格局建设

  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中,现代海洋城市以发达的港口设施和物流体系为核心驱动,以具有竞争优势的海洋产业作为突破口,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并以此带动海洋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舟山市目前的港口功能主要在于大宗资源的中转运输。应当因地制宜布局港口资源和临港产业,依托港口航运和国际海事服务,以港口建设带动临港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海洋综合开发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使舟山逐步从传统中转运输港口城市升级为加工增值、贸易服务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构建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化海洋经济新格局。推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海洋城市龙头城市。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力海洋产业转型提升

  加快推进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坚持用现代海洋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服务业,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吸纳更多的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在新型海洋高技术产业势必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产业环境中,应当加大对海洋科研的投入、注重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引进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整合海洋科技创新力量聚焦海洋环境感知、海洋动力系统、海洋绿色资源等重点领域,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海洋领域高新技术开发,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加速建设国家智慧海洋舟山试点示范工程。

  3.提升对外开放活力,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2020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将舟山市建设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通过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加大与上海、宁波协同开放的力度,拓展开放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加快甬舟一体化,推动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使舟山真正成为代表海洋强省建设水平的龙头。通过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文化,大力集聚国际性要素,加强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城市能级。积极参与海洋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国内海上支点,加强海洋产业投资合作和海洋各领域国际合作,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深化全球海洋科技、产业、经贸等领域合作,将舟山建设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海洋门户枢纽城市,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4.加强海洋灾害防范,确保海洋经济安全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海洋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2021年,我国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亿元,死亡失踪28人。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极大阻碍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严重损害着海洋产业的经济利益,并且对沿海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来看,海岸带地区开发保护空间布局不合理是导致海洋灾害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沿海地区空间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对海洋灾害风险考虑不足。因此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海洋灾害监测设施的建设,构筑完善的海洋预警监测网络,以提升对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判断能力;健全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对灾情的处置能力,减少海洋灾害对海洋产业以及沿海地区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努力确保海洋经济安全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