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造远洋劳动力专业市场 推动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杨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6月23日 第 02 版 )
□杨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时曾强调“要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明确,要促进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远洋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为远洋劳动力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打造舟山远洋劳动力专业市场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提升渔民收入和地方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新时期我市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打造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的目标,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远洋渔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一、当前舟山远洋劳动力现状分析
舟山作为一个远洋渔业和航运中心,劳动力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产业的影响。随着舟山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及劳动力就业形势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和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以便为劳动力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发展机会,或者为产业吸引到更多适合的劳动力资源。我市现有各类远洋渔船640艘,“十四五”目标是达到700艘,由于大部分都是公海作业、劳动密集型生产的鱿钓、金枪鱼、秋刀鱼、灯光抄网等船只,所需远洋劳动力18000名左右,其中船长等职务船员4500人,普通船员13500人,加上中农发集团、上海开创以及江苏昌泰、宁波甬发、广东展海等以舟山为母港的市外远洋渔业企业,总计远洋劳动力需求在2万名左右。如何根据当前形势,打造好远洋劳动力市场,推动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目前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舟山市远洋劳动力市场尚存在一些问题
长期以来,舟山拥有一大批吃苦耐劳、技术高超的捕捞渔民,从近洋生产到劳务输出走出国门再回归家门从事远洋捕捞,具有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人员现实优势。但近年来,一方面以本土渔民为主的职务船员青黄不接,船员老龄化日趋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内陆地区劳动力流失逐年减少,远洋普通劳动力日渐短缺,已出现用工荒。远洋劳动力不足问题日显凸出,相应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综观远洋劳工队伍现状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短板和风险:
1.远洋劳动力短缺日趋严重,劳动力成本明显攀升。远洋船员是一个特殊的艰苦行业群体,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风险、高收入的远洋捕捞作业的优势逐渐丧失,远洋渔民纷纷上岸转行,加上近几年新冠疫情影响,境外港口修船受阻,大批船只在同一时间到港、出航,使得船员招收相对集中,引发远洋船员招工难,出现远洋劳动力用工荒。特别是在外籍船员补充减少的情况下,人员短缺矛盾凸显,且多数都是通过劳务中介临时招聘,缺乏有效监管与协调,造成船员跳槽频繁,引发近两年远洋劳动力成本明显攀升,职务船员和专业技能岗位船员工资大幅上涨,用工综合成本增加40%以上。尤其是船长、轮机长全国流动性越来越大,各地企业纷纷高薪聘请,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2.远洋渔民从业素质下降,强化培训迫在眉睫。远洋从业门槛不高,很多船员学历低,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且证书考试侧重于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灌输,平时履约法规涉及少,一些国际履约新规定、新措施和新要求无法及时全面地贯彻。一线船员绝大多数不懂外语,且船上没有翻译,与外方沟通困难,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弱。与此同时,海上劳资纠纷不断,海上打架斗殴以及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外籍船员用工风险加剧,亟待扭转与改变这些情况。
3.远洋渔民无序用工突出,带来诸多风险隐患。除少数企业通过劳务公司派遣船员(国内远洋船员)外,很多是通过一些良莠不齐的各类中介机构(宁波和舟山本地)收取介绍服务费来招收捕捞船员,有些更是三无中介,这些不良中介游离于相关职能部门(工商注册、人社劳动)监管视野之外,存在管理盲区。与此同时,远洋船员意外死亡失踪后善后赔偿处置也颇为棘手,尽管有企业属地街道政府工作人员帮助调解,但因至今还没有一个相应专业统一权威的机构来统一负责调处,回应约束亡者家属不当诉求,一些涉事远洋企业倍感压力。构建远洋劳动力专业市场,把我市众多远洋船员(包括外籍船员)纳入体系化、市场化用工管理服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共同形成合力,大力提倡诚信用工、规范用工、合法用工,并且维护好远洋船员正当权益和利益保障、生活关怀,强化部门管理服务,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三、打造远洋劳动力市场的策略研究
发展舟山的远洋劳动力市场将带来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不仅有助于舟山的发展,也有助于地区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和繁荣。因此,舟山应当继续致力于远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此提供支持和保障。
1.实行市场化思维推动运作。建议由国资注册成立舟山远洋劳动力专业市场服务公司,向入驻单位、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等配套保障有偿服务,并牵头到内陆地区或境外举行专场舟山远洋劳动力专题招聘会。通过走出去实施区域合作,广泛进行市场推介宣传,或通过大专院校及职业培训学校开展远洋船员定向委培等供应新方式,大力拓展远洋劳动力用工源,有偿推荐给远洋用工企业直接使用或相关劳务中介机构人员贮备,并摸索实施劳务派遣,引导远洋捕捞企业完善优化传统用工方式,减少各类用工风险。
2.中介服务机构统一进场经营。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块西码头选址成立舟山远洋渔业专业劳动力市场(涵盖国内国外船员),吸纳市内外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在舟山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或劳务经纪人(行业备案)设摊入驻,并纳入市场建设主体方、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及相关社会团体指导管理,以市场为载体,大力开展远洋渔业用工组织化输转。
3.实施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进驻设点服务。人社、渔业、公安出入境、海事法院、乡镇街道(普陀虾峙、沈家门、东港,定海干石览镇)远洋基地派出所、远洋基地集团以及培训、体检等相关配套服务团体派员进驻,原则上每周两天时间在西码头窗口办公,集中办理相关远洋劳动力用工审批相关业务和政策问询、提供船员无犯罪证明信息查询及劳资纠纷、死亡赔偿协商等各类矛盾调解服务,增进部门合力,织密基层服务网络。
4.统一对外用工信息发布。设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平台,由市场服务平台统一对外发布船员就业诉求和远洋渔业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及船员行业黑名单,构建远洋用工信息体系,实现用工企业,中介服务和应聘船员三方互联互通,实现就业信息行业全覆盖,整合就业登记、职业介绍,通过数据赋能,建立远洋就业服务系统,搭建求职用工双向选择平台,形成远洋劳动力有序流动新局面。
5.统一规范远洋用工合同文本。部门指导,市区行业协会牵头,坚持标准统一,规范全市远洋用工合同的条款与内容,并出台全市各类远洋船员薪资统一指导价,尽可能减少劳资纠纷,营造远洋渔业良好用工环境,并且市人社部门在专业劳动力市场设立远洋劳动力纠纷临时仲裁厅,聘请行业兼职调解员,全力打造远洋渔业便民服务平台。
6.统一使用远洋船员行业准入卡。进一步完善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市远洋渔业协会已经打造的全市远洋劳动力管理数据平台,以准入卡为载体,建立人员招聘、信息备案、证书培训、行前培训、人员体检、雇主责任保险、出航签证到工资发放监管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服务体系。
7.做好相关保障措施。其一,要求各市区各部门形成上下联动机制。花大力气着手整顿远洋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人社、公安、渔业多部门联手打击取缔地下黑中介以及具有欺骗性的虚假用工信息广告,规定远洋渔业企业每一个用工劳动力都要做好行业备案,并通过劳动力专业市场按照相关流程规定来规范招聘各类船员,严禁场外私下用工,并逐步向劳务机构派遣用工方向推进。其二,要求部门联手解决远洋用工难题。重点解决好劳资纠纷、死亡赔偿和薪资拖欠三大棘手问题。一方面强化远洋企业诚信机制,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劳动者依法维权,建立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新体制,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恶意毁约违约的不良行为船员,特别是要赋予远洋基地派出所为全市远洋渔业保驾护航的充分职能,切实加大司法惩戒威慑和矛盾调解力度,坚决杜绝远洋船员及家属为达诉求不择手段恶意闹访行为,确保渔区社会和谐稳定。其三,建议尽快建立全市远洋船员用工风险基金。建议每一艘远洋渔船出资一定资金(全市620艘远洋渔船),政府财政配套,低息定向用于市内远洋渔业企业因突发事故或涉外违规事件经营不善而拖欠船员工资的垫付。风险基金中远洋渔船出资部分,如果有企业单位永久性退出行业,可申请全额退还。基金所得利息增额用于市内远洋企业海上潜水员培养引进、公共医疗救助船医生配备等行业急需人才补贴。全市远洋船员用工风险基金由市渔业主管部门和舟山远洋劳动力专业市场服务公司具体运作。其四,强化船员技能培训和人才引入。大力推动线上平台数据库软件开发以及线下办公场所建设和市场平台对外推介宣传,包括多部门联手已经在着手实施的舟山远洋渔业外籍船员服务中心建设。与此同时,建议市渔业及人社部门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补助通过市场平台招聘用工船员的技能证书培训,加强技能培训,弥补人员从业素质短板,保证职务船员充足供应。以劳动力市场为平台,对新引入的为舟山远洋渔业企业服务的外省各类船长实行奖励,连续服务时间超过5年的,给予人才引进相应待遇,努力形成全国远洋渔业骨干技术船员集聚舟山新高地。
作者单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