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的手腕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6月22日 第 04 版 )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各专项工作组深入消防、渔业、交通、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严查严治风险隐患,全员全域构筑安全生产防线。市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何中伟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铁的决心和行动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全面深入彻底、不留死角盲区地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据《舟山日报》6月13日报道)。安全生产事关百姓安全、社会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理当以铁的手腕除险保安。

  细节决定成败

  6月11日,何中伟深入多家企业,进厂区、看车间、查隐患。在普陀东岙新村附近的一个冷库,检查发现存在“一厂多租”、临时工棚住人等安全隐患;在舟渔公司的出租厂房内,检查发现叉车驾驶员违规作业、厂区违规住人等风险隐患……诸如此类的风险隐患赫然存在,似乎说明大排查大整治虽已全面展开,但“过筛”依然不够细、不够密。细节决定成败,任何疏漏都有可能成为滋生祸患的温床。

  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往往都是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不安全细节。一个烟头、一点焊花都有可能引发惊天动地的爆燃事故,而任何一次违规操作也同样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可见,魔鬼就潜伏在细节中。大排查大整治不能光有声势,还得有见微知著的精细功夫。

  安全生产的千里之堤,稍有疏忽就会毁于小小的蚁穴。但在惨痛教训面前,居安思危仍难成为普遍自觉。市、区两级应急管理局在对定海一家钢结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正在进行电气焊作业的两名工人并未取得焊接与热切割特种作业证书。最终,两名工人被公安部门处以行政拘留1日的处罚,工人所属的企业被罚款2万元。

  警钟,就要在常态执法中长鸣。事关安全生产的细节虽然纷繁复杂,但却并非毫无头绪。只要严格遵循各项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也就不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就是要以法为镜、以法为尺,不留盲区死角、清零风险隐患。

  转型迫在眉睫

  应该说,我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是好的。舟山连续1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今年如愿捧回了二星“平安金鼎”,背后就有安全生产的扎实底蕴。只不过,长久平安并不必然生成永远平安,“万无一失”与“一失万无”往往是在顷刻之间转换的。而从各地的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看,安全隐患还大量存在。尤其是在一些产能落后、管理粗放的企业,情况显得更为严重。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往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曾记否,多年以前曾经有矿难事故多发期,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安全生产,基层也不可能不重视,但依然难以立竿见影地遏制群死群伤事故,令人痛心不已。内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生产方式落后、防范措施薄弱是明显的痛点。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这样的痛苦阶段。比如美国曾经也是矿难频繁的国家,而随着相关制度的改进,矿难年死亡人数从20世纪初的2000多人减少到了世纪末的93人,煤炭开采行业终于成为“本质安全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起事故都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将各类事故隐患消弭于无形。

  做不到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就会是空中楼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让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高质量发展才会蹄疾步稳。紧紧抓住数字化建设风口期,以壮士断腕的果敢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智慧程度和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必定就会渐入佳境。

  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生产事关人命,无论怎样形容其重要性都不为过。令人遗憾的是,明知责任重于泰山,但总有人对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或出于侥幸心理,觉得“别人家的事故”不会轮到自己头上;或因为利益算计,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对本该投在安全上的财力物力能省就省。如此这般,无异于坐等大祸临头。

  但是,安全生产是容不得试错的。一旦发生严重事故,生命、财产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再怎么追责都无济于事。这样的责任,谁能承担得起?因此,绝不能在长期的平安无事中“温水煮青蛙”,而要把外地发生的每一起重大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严密落实安全防范,全力将各类事故隐患消除于未然之时。

  最近一段时间,我市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中日益显示出一个“严”字。以岱山为例,截至6月7日共检查企业12824家次,发现隐患25908项,其中重大隐患349项;停产停业98家,立案处罚579起,行政拘留16人,刑事拘留3人。排查不走过场、执法不打折扣、整改不搞形式、监管不摆样子,谁触碰了安全生产的红线就要受到法律严厉惩戒。唯有如此,“责任重于泰山”才会真正成为现实、成为常态。

  可以相信,法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扬起,必能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传导机制,督促企业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协调各方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共同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实防线。